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周总理是世界上拥有办公室最多的人,那是因为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工

历史奇话站 2025-08-15 10:48:05
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周总理是世界上拥有办公室最多的人,那是因为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工作,光是有形的“办公室”,周总理就有四个。 周总理的卫生间可以称为一个“办公室”,周总理每天一睁眼就会开始工作,他的习惯是起床先上厕所,这段时间他也不浪费,进卫生间时,他总要带上许多报纸和文件。 周总理的秘书们也十分重视这一段时间,他们总要根据各自负责部门的文件,按轻重缓急,安排好次序,把它们送进周总理的“第一办公室”。 从“第一办公室”出来,周恩来一般是做五分钟自己编的保健操,用两分钟洗漱,然后进入“第二办公室”——餐桌。 说餐桌不说餐厅,是因为总理无论在哪里吃饭,都不停止工作。 每天,秘书事先都将总理一天的活动安排记在台历上,台历的正反面都记得满满的,写不下还有一块小黑板,小黑板也常写得满满的,所以总理的工作也排得满满的。 但是小黑板上唯独找不到吃饭时间安排在哪里。因为总理吃饭多数是见缝插针,因为总理吃饭从不脱离工作。 因此,周总理难得坐下来与邓颖超一道吃饭,遇到这种时候,秘书们尽量避免去请示汇报。但避免不了的事还是经常发生。 有一次,有一篇关于农业政策的稿子要见报,定稿时有几处改动,需要周恩来审定。秘书拿着稿子去找周总理,正碰上他和邓颖超一道吃饭。 秘书非常着急,如果等一会儿再来,报社又立等发稿,他忍不住在门口向里看,后来周总理看到后,让他进去,秘书进退两难,很是尴尬。 邓颖超笑着摇摇头:“唉,吃饭你们都不饶过他啊!”秘书脸都红了。周恩来笑着瞟一眼邓颖超,又看看秘书,温和地说:“没关系,你说嘛。” 秘书赶紧送过稿件请周恩来审批。 早饭后,周恩来漱着口走进“第三办公室”。 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办公室,周总理常在这儿召集副总理或部长们谈话、开小会。周恩来的办公桌上总是堆满待审批的文件,只空出座椅前的一小方桌面供他批阅文件用。 这里除笔、墨、台历等外,还有三件“宝”,那就是袖套、老花镜和清凉油。 之后周总理一边戴袖套,一边俯身去看台历上记录的一天活动安排。然后一手架上老花镜,一手去拿文件,周总理一天的“正式”办公就开始了。 周总理的忙碌,让邓颖超都有点心疼,有一次忍不住对工作人员说:“你们不要一刻不停地围着他转,能不能给我们老两口一点说说话的时间啊?” 但是,邓颖超也知道,自己的话一点用都没有。 周总理的的“第四办公室”就是他的床头。周恩来晚年生病后,常在床上办公,起初他是把文件抱到床上,背靠在床头上,两腿一弓,拿起文件,在腿上边看边批示。 其实这样办公非常累人,后来邓颖超就找人做了一个小桌子,桌面略带倾斜,桌子刚好能卡在床上,后来周总理在床上办公就经常使用这张小桌子。 周总理一生都为人民工作,即便是后来生了重病住进医院,他也还在工作,他真正做到了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。

0 阅读:95

猜你喜欢

历史奇话站

历史奇话站

奇话连篇,趣谈历史点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