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,清军战斗力那么差,能够打败100万太平天国军队?清军可以一手打太平天国的百万大军,一手打数十万捻军,还腾出空子,在西北五省,打了马化龙,白彦虎,洪兴、任武、郝明堂数十万回军。最关键的不是清军战斗力有多强,而是,清军在武器上有巨大优势。 先说太平军的武器来源,他们的洋枪大多是从上海租界走私来的,今天能买到十箱,明天可能就断货。就像1860年李秀成攻打上海时,英国军火商为了赚钱,偷偷把步枪卖给太平军,但这种买卖全凭中间商良心,今天赚够了明天就可能翻脸不卖。 更要命的是,太平军没人能修这些洋枪,打坏一支就少一支。反观清军,直接把洋人教头请到家里开课。美国人华尔组建的“常胜军”,不光给清军提供最新的后膛枪,还手把手教士兵怎么排兵布阵。 你想想,太平军这边刚学会装子弹,清军那边已经能打连发了,这仗怎么打? 再说清军的“军工黑科技”,曾国藩在上海搞的江南制造总局,那可是当年的“军事硅谷”。这里能造克虏伯大炮、能铸开花弹,甚至还能仿造英国的阿姆斯特朗炮。1863年,江南制造总局造出的第一门后膛炮,射程比太平军的土炮远一倍。 而太平军呢?他们的武器作坊连枪管膛线都刻不出来,打出去的子弹歪歪扭扭,能打中50米外的靶子就算烧高香了。最讽刺的是,太平军从清军手里缴获的武器,很多因为零件不匹配根本没法用,只能堆在仓库里生锈。 还有个关键因素被很多人忽略了——清军的“情报战”。曾国藩专门成立了“安庆内军械所”,表面是造武器,实际上是个情报中心。他们通过翻译西方报纸,能提前三个月知道欧洲最新的武器动向。 1864年,当太平军还在琢磨怎么给老掉牙的前膛枪装刺刀时,清军已经批量装备了德国最新式的德莱赛针发枪,这种枪能在骑马时单手装填,射速是太平军武器的三倍。 更绝的是,清军还学会了“火力覆盖”战术。在雨花台战役中,曾国荃用30门克虏伯大炮组成交叉火力网,把李秀成的30万大军死死钉在阵地前,任你人多势众,一炮下去就是一片血雾。 有人可能会问,太平军不是也有洋枪队吗?没错,华尔的弟弟亨利就曾卖给太平军一批英国恩菲尔德步枪,但这些枪没有配套的弹药生产线。太平军只能用土法制造火药,结果炸膛事故频发。 而清军的江南制造总局,光子弹生产线就有五条,每天能生产5万发铜壳子弹。更关键的是,清军掌握了“开花弹”技术。这种炮弹炸开后能产生几十片弹片,而太平军的炮弹大多是实心铁球,砸在城墙上只能留个坑。 还有个致命差距在后勤,清军的武器运输有长江水师保驾护航,从上海到南京的军火船三天就能到。而太平军的武器走私路线被清军水师封锁,只能靠小船夜间偷运,十次有八次被击沉。 更惨的是,太平军没有自己的军工体系,连枪管磨损了都没法更换,很多枪用了三个月就报废。而清军的武器维修体系相当完善,江南制造总局专门设有“枪炮修理所”,能在24小时内修复损坏的武器。 最讽刺的是,太平军的“洋兄弟”最后都倒向了清军。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发现太平军成不了气候,干脆公开支持清军,把最新的阿姆斯特朗野战炮低价卖给李鸿章。 而太平军这边,华尔死后,洋枪队的技术骨干纷纷跳槽到清军,连太平军的“洋教头”白齐文最后都带着机密图纸投降了。 这种技术断层让太平军的武器优势瞬间瓦解,到了1864年,李秀成的精锐部队里,能用的洋枪已经不到三成,很多士兵只能拿着大刀长矛冲锋。 所以说,清军打败太平军,靠的不是士兵能打,而是武器代差和战术碾压。这种差距,就像冷兵器时代的骑兵对阵步兵,胜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。你以为清军是靠人海战术?错了,人家靠的是“工业革命”的降维打击。
1862年6月,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被凌迟处死,清军将领胜保坐在行刑台上,他一脸猥
【9评论】【26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