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京与川普会谈还未开始,阿拉斯加就传来一个噩耗,莫迪当局当场破防 当地时间8月

天天纪闻 2025-08-15 10:17:46

普京与川普会谈还未开始,阿拉斯加就传来一个噩耗,莫迪当局当场破防 当地时间8月14日,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,就在川普和普京在阿拉斯加举行高峰会议前夕,美财长贝森特表示,如果8月15日,美俄就俄乌问题的谈判最终失败,美方将不得不对印度征收额外关税,从而打击印度继续向俄罗斯购买石油的相关行为。   这场突如其来的关税威胁,实则是美印俄三方长期博弈的集中爆发。自俄乌冲突全面升级以来,印度顶住西方压力,持续增加俄罗斯石油进口量,目前俄油已占印度进口总量的35%。   这种“逆势而为”的做法,既让印度以折扣价获得稳定能源供应,也客观上为俄罗斯经济注入急需的外汇。但这一局面显然触动了美国的敏感神经——美国不仅希望通过切断俄油收入削弱其战争能力,更试图借此迫使印度在经贸谈判中让步。   印度政府的反应迅速而激烈。8月15日凌晨,印度外交部紧急召见美国驻印大使埃里克・加西亚,递交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外交照会,明确表示“印度的能源政策基于市场原则,任何外部压力都无法改变这一立场”。   与此同时,印度财政部宣布启动对美贸易反制预案,拟对美国农产品、汽车零部件等关键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。更具象征意义的是,印度总理莫迪当天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视察本土炼油厂的视频,背景中赫然可见正在卸载的俄罗斯原油运输船。   对于美国的威胁,俄罗斯方面毫不掩饰支持印度的立场。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第一时间表态称,美国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胁迫主权国家的行为“既不合法也不可接受”。   俄副总理诺瓦克更是放出大招,宣布俄罗斯石油公司将与印度国营炼油厂合作,在印度西海岸新建一座年处理能力1500万吨的炼油厂,项目将采用卢布-卢比结算机制,彻底规避美元体系的影响。   这一消息让印度国内舆论大振,《印度时报》评论称:“俄罗斯用实际行动证明,真正的盟友不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。”   但印度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未因此减轻。作为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,印度每日消耗石油约550万桶,其中近九成依赖进口。若美国关税措施落地,印度进口俄油的成本将大幅增加,进而推高国内燃油价格,可能引发通胀率攀升和社会不稳定。   印度储备银行的内部报告显示,若关税导致油价每桶上涨5美元,印度本财年经济增长率可能下降0.8个百分点。这种压力在新德里街头已有所显现:8月15日当天,多个城市出现小规模抗议活动,民众举着“拒绝为地缘政治买单”的标语,要求政府采取果断措施。   在这场博弈中,中国的角色同样引人关注。尽管中方并未直接卷入美印关税争端,但印度的困境为深化中印合作提供了潜在机遇。就在贝森特发表声明的次日,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突然宣布将提前访华,行程中特意安排参观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。   分析人士指出,这一变动与印度寻求能源多元化战略密切相关——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,其在电动汽车、电池技术等领域的优势,恰好能弥补印度在绿色转型中的短板。   值得玩味的是,美国的关税威胁似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。根据彭博社8月16日发布的油轮追踪数据,尽管面临制裁压力,仍有12艘装载俄罗斯原油的油轮在印度洋上向印度港口进发,其中6艘的目的地标注为印度西海岸的关键炼油中心。   印度国有炼油企业的内部人士透露,这些原油将按照此前签订的长期合同进行结算,美方的关税威胁“不会影响现有交易”。   这场围绕石油关税的博弈,暴露出后冷战时代国际秩序的深层裂痕。对印度而言,如何在维护能源安全与平衡大国关系之间找到支点,将是莫迪政府未来数月的核心挑战。   而对美国来说,试图通过单边制裁迫使他国就范的做法,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目标,反而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重构——当印度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,当中国与印度的潜在合作空间不断扩大,一个更加多元、更具韧性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正在悄然成型。  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唯一可以确定的是:任何试图将自身意志强加于人的行为,最终都将在现实的礁石上撞得粉碎。正如印度《经济时报》的社论所言:“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时,它或许忘记了,在这个相互依存的时代,没有谁能真正置身事外。”  

0 阅读:6

猜你喜欢

天天纪闻

天天纪闻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