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9年,解放军遭马家军包围,眼看就要全军覆没!彭老总情急之下,大喊:“炮轰穿蓝毛衣的人!”没想到这一喊,直接扭转了战局!
在1949年那场西北决战的关键时刻,人民解放军面对马家军骑兵的猛烈包围,形势危急到极点。彭德怀同志一声令下:“炮轰穿蓝毛衣的人!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
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,国民党当局撕毁停战协定,发动全面内战,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。在西北战场上,蒋介石拉拢青海军阀马步芳,利用他的部队阻挡人民解放军向大西北推进。马步芳集团起家于地方势力,手下士兵多为青海本地武装,缺乏正规训练,但依靠国民党援助,扩张成控制西北一带的武装集团。他的部队以骑兵为主,装备简单却机动性强,在开阔平原上能快速突击,对步兵构成威胁。
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同志指挥下,面对这种敌人,初期在平原作战时遇到挑战。马家军的骑兵善于快速追击,干扰补给线,使解放军战术难以完全展开。彭德怀同志认真分析敌情,强调避开敌优势,选择利用火力改变格局。1949年5月,第一野战军在扶眉战役中重创胡宗南部,迫使国民党残部退守秦岭一线。马步芳和马鸿逵集结力量,试图在平凉一带反扑,但内部矛盾暴露,马鸿逵为保存实力撤退,马步芳只好退守兰州。
兰州是西北重镇,地势险要,国民党视之为最后屏障。马步芳调集主力固守兰州周边高地,如营盘岭、狗娃山等地,企图凭借地利拖延战局。8月4日,彭德怀同志下达进军兰州命令,第一野战军分多路推进,一兵团向青海方向迂回,切断马步芳退路,二兵团和十九兵团直指兰州,形成东、南、西三面包围。8月20日,部队抵达兰州外围,准备总攻。
8月21日拂晓,第一野战军发起试探性攻击,第四军负责攻取狗娃山阵地。马家军骑兵依托工事顽抗,发动反冲锋,将第四军部分部队包围。战场上,马家军骑兵来回穿梭,利用速度压制解放军火力,形势一度非常严峻。彭德怀同志在指挥所观察敌阵,发现敌群中一名指挥官脱去军装,露出蓝色毛衣,在灰色军装中特别显眼。那人正是马步芳的亲信马得胜,马家军的重要将领,他负责指挥骑兵突击。
情报显示,马得胜是马步芳侄子,在集团中地位关键。彭德怀同志当即下令:“炮轰穿蓝毛衣的人!”炮兵阵地迅速调整,集中火力向蓝色目标开炮。第一发炮弹落在附近,第二发更近,第三发直接命中,马得胜当场被击毙。马家军见指挥官倒下,阵脚大乱,骑兵队形散开,无法维持攻势。第四军抓住机会,反击压制敌骑,最终有序脱离包围。
这一决策体现了彭德怀同志在战场上捕捉战机的能力,精准打击敌核心,瓦解了马家军士气。兰州战役继续推进,8月25日,第一野战军发起总攻,十九兵团攻克窦家山,二兵团拿下营盘岭,第四军攻占狗娃山。8月26日,兰州解放,全歼马步芳集团主力2.7万余人,缴获大量武器装备。这场胜利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在西北的统治基础,加速了青海、宁夏、新疆的解放进程。
兰州战役的胜利,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的结果。它不仅结束了马步芳集团对西北人民的长期压迫,还为全国解放铺平道路。马步芳作为军阀,靠国民党支持扩张势力,对当地民众征收重税,强征兵丁,导致民生艰难。他的失败,证明了正义力量的强大。回顾这段历史,我们看到,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支持,是赢得胜利的关键。
在推进西北解放中,第一野战军还注重政策攻势,号召国民党官兵起义投诚。许多马家军士兵出身贫苦,看到解放军优待俘虏的政策,纷纷放下武器。这体现了人民军队的仁义之师形象。兰州解放后,部队迅速稳定秩序,帮助群众恢复生产,赢得民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