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老仙又“造”奇迹:印度每人1个厕所、2人1套房,就差活在报表里了! 当莫老仙再次张开“夸夸其谈”的大嘴,抛出“4亿家庭获牢固住房、再建3亿套、11年修12亿个厕所”的“惊天政绩”时,真为莫老仙的算数能力如此之差捏了一把汗。不知情者或许会以为印度已一步迈入“住房自由”“厕所普及”的乌托邦,可稍加推敲便会发现,这满纸荒唐的数字更像一场自导自演的“数字魔术”,只敢在话术里狂欢,不敢落地见真章。 先看这经不起细算的“住房账”。印度总人口不过14亿,按莫迪口中“已建+待建”的7亿套住房计算,平均每两人就能分到一套——这等“人均住房水平”,别说远超印度自身的发展阶段,就连不少发达国家都要望尘莫及。可现实呢?印度贫民窟的影像从未从公众视野中消失:孟买的达拉维贫民窟里,密密麻麻的棚屋挤在狭窄的巷道两侧,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要住下四五口人,下雨时屋顶漏雨、地面积水是常态;德里郊区的非正式定居点,用铁皮、塑料布搭建的“家”连基本的遮风挡雨都难以保证,所谓的“牢固住房”对这里的居民而言,不过是遥不可及的幻想。莫迪口中的“4亿套牢固住房”,究竟是建在了地图上,还是只存在于政府的统计报表里?答案不言而喻。 再看那更显荒谬的“厕所奇观”。11年修建12亿个以上卫生厕所,意味着印度平均每人能分到近一个厕所——这要是真的,印度早该摆脱“卫生条件差”的标签,可现实却给了这场数字狂欢一记响亮的耳光。在印度农村,露天排便仍是许多人的日常,田间地头、河岸路边随处可见排泄物,每到雨季,污水与粪便混合流淌,不仅污染环境,更滋生大量病菌,导致疟疾、霍乱等疾病频发;即便是在城市,不少公共厕所要么设施破损、无人维护,要么收费高昂、难以进入,真正能用、好用的卫生厕所寥寥无几。更讽刺的是,印度政府此前推行“清洁印度”运动时,就曾被曝光大量厕所“建而不用”——有的厕所建在偏远角落,居民根本不便使用;有的厕所缺乏通水通电,建好后很快就沦为堆放杂物的仓库。如今莫迪又抛出“12亿个厕所”的数字,莫非是把“建了就算”的统计标准,当成了“建成可用”的政绩勋章? 莫迪政府热衷于用夸张的数字打造“基建神话”,本质上是想用话术掩盖印度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与民生问题的严峻。这些经不起现实检验的“政绩”,就像泡沫一样,看似华丽,一戳就破。对印度民众而言,他们需要的不是报表上的“7亿套住房”“12亿个厕所”,而是一间能遮风挡雨的真房子、一个干净可用的真厕所;对莫迪政府而言,与其在数字上“满嘴跑火车”,不如沉下心来解决贫民窟改造、农村卫生设施配套等实际问题——毕竟,民生政绩从来不是靠吹出来的,而是靠一砖一瓦建出来的,靠切实改善民众生活体验赢来的。
中国人:王侯将相宁有种乎?印度人:有!印度几个所谓的婆罗门跑到上海玩,要求上
【7评论】【2点赞】
不一样的青春
每人一个厕所,是背在身上的那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