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兰兰事件,一起“认知战”的经典案例。   前段时间,网络炒作杨兰兰,一个热搜接

本康世界 2025-08-15 09:19:53

杨兰兰事件,一起“认知战”的经典案例。   前段时间,网络炒作杨兰兰,一个热搜接着一个热搜,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,喧嚣不断,沸沸扬扬,热火朝天,沸反盈天。但我只是看,只是听,没有写一个字,没有说一句话,因为,职业敏感告诉我:又一起认知战!   因为,这个套路,太熟悉,太雷同,太经典:隔山打牛,瞒天过海,移花接木,指鹿为马,拼接话术,转移话题,断章取义,胡搅蛮缠……第一步,找准攻击点,先造一个谣,反正,嘴巴一张,想怎么说就怎么说。第二步,反复炒作,引发舆情。第三步,胡搅蛮缠,将清水搅浑。第四步,真相大白,鸣金收兵,但搅乱人心的初步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。总之,借洋人之事,恨自家之国,如此而已。   今天我为什么要写上这么几个字呢?原因是,这个案例,太经典。意识形态领域的战争,也就是颅内战争,虽然不见硝烟,但比真刀真枪的热战更精彩、更激烈。它提醒我们,洋鬼子、坏货烂人亡我之心不死,意识形态的渗透作战无处不战,国人需慎之!     杨兰兰事件真相大白,舆论顿时冷了,遭打脸的人,有意无意卷入之人,或沉默是金,或呵呵一笑,老脸一抹,继续吃别的瓜,这,就是生活。   杨兰兰今年23岁,是一名华裔女子,澳大利亚人,与我们并没有几毛钱的关系,但是,正因为她是华人,正因为她出了车祸,正因为她开了一辆豪车,于是,就被某个群体瞄上,找准切入点:人们对贫富不均的敏感与关注。于是,造谣,什么富可敌国,亿万家产;什么保释金巨,霸道无边……造谣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,祸水内引,祸事国化,将目标引向祖国,引向体制,进而激发民意,借机搞事。打个比方,先制造一堆垃圾,腥臭无比,苍蝇闻之,大喜过望,纷纷围之追之,如此而已。   现在的真相,“3亿保释金”变成“没有缴纳一分钱”,但她被保释是有条件的。第老二个真相,有钱肯定有钱,但不是谣言所说的那么有钱,杨兰兰所在的圈子里几乎大部分人都十分低调,在杨兰兰被曝光的照片当中,从她的举止和穿戴可见一斑,就连手里拿的咖啡都是白色包装,根本看不到品牌标识,可谓低调到了极致。

0 阅读:34

评论列表

游戏人间

游戏人间

3
2025-08-15 20:53

自己缺德总有报应的,看自己有怎样的福气,可以报在自己身上,可以报在老婆孩子身上,最后下地狱受报,从地狱出来,就算再有做人的机会,还要反过来还债,反正得不偿失。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就更麻烦了。六道轮回公平得很,善有善报恶有恶报,善恶是不能相抵的。

本康世界

本康世界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