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孝和英勇就义前,留下了动容照片,解放后杀害凶手抓到了没 “1948年9月30日八点整,你还有什么话交代?”看守把头探进牢门。王孝和摇摇脚镣,淡淡回了一句:“告诉他们,别做无谓的抵抗。”短短一句,像针扎进看守心里。没人想到,这名年仅二十四岁的地下党员,待会儿就要在龙华刑场被推上枪口,却仍保持着对未来的笃定。 那天上午,《新闻报》摄影记者马庚守在刑场外。光线有些晦暗,他仍坚持按下快门。镜头里,王孝和没有低头,也没有恐惧,嘴角甚至带着一点若有若无的笑意。废胶片冲洗出来后,被同行评价为“比任何口号都更具力量”。照片刊出,上海滩轰动,远在重庆的地下党交通员也剪下报纸,塞进信袋送往解放区。有人感慨:这张照片,比一篇社论更能撕开黑暗。 镜头之外的上海电网控制室,则是王孝和战斗过的主场。1943年进入杨树浦发电厂那天,他外套口袋里揣着工牌,内侧缝着一张细如火柴棒的情报纸条。发电厂控制柜纵横交错,夜里灯火通明,正好掩护暗号交换。靠着这份工作,他把发电量变动数据装进纸卷,再顺手塞给出入厂区的搬运工。没人会想到,一名看似普通的抄表员,其实正给组织报送敌军舰船的电力供应时刻表。 感情线同样质朴。早年定下娃娃亲的忻玉英,有一次带着热稀饭到厂门口给王孝和送夜宵。防备心很强的他本想推辞,抬头却看见女孩偷偷把红头绳藏到袖口,只怕被岗哨搜到。那一刻,他忽然明白,对方不仅是妻子,更是天然的安全通道。1946年两人成婚,次年女儿佩琴出生。谁都不知道命运已悄悄埋下断裂点。 1948年初,发电厂同事万一突然热情起来,领着王孝和去抽雪茄、谈新房。万一曾在保安处挂过号,王孝和心知肚明。一次酒局上,万一压低嗓门:“识时务者为俊杰,跟我走,洋房车子都不是事。”王孝和端起杯子,只说了三个字:“不劳费心。”后来回忆这场局的服务生证实,王孝和结账离开时,把剩下半杯白兰地泼进了街边下水道——那是他对收买的回应。 同年6月,撤退信号迟迟未到,秘密交通站又被破坏,王孝和仍选择留守。7月末,他在家门口被捕,铅丝绳勒住手腕,半截皮肉当场翻开。比刑讯更难熬的,是无法及时把“电力线路图已暴露”的情报送出去。他忍痛咬舌,没透露任何同伴姓名。9月30日清晨,临刑。 上海终于在1949年5月迎来解放。这座城市从廊柱到弄堂,都在清点旧账,一批潜藏多年的暗角被掀开。万一与警备队长洛鹏先后落网,军事法庭卷宗记载,两人在浦东日商仓库地下室执行的“处决命令”编号0018,签字人却缺了一角。人们以为大仇得报,殊不知主犯还在暗处潜行。 1950年春,全国范围进入镇压反革命高峰。上海公安局两名侦查员负责整理旧警察局档案。尘封卷盒被撬开,一封蓝色薄纸信件掉出来,落款“杨树浦警察分局司法股”,日期1948年4月。信里写着:“发电厂抄表工王某,涉嫌与共党接洽,建议严控。”签名:季秉权。几行字把司法股长推向审判席。 侦查股长刘震东曾在同一分局潜伏,他知道季秉权出身盐城地主家庭,1946年亏本做生意后才考入警局。此人善钻营,处理过一次外籍人员被害案,借机获得司法股长职务。刘震东回忆:“他表面吊儿郎当,实际最会咬人。”案件转给杨树浦分局追查,却扑了空。户口卡显示的住址内,只剩一张折断的藤椅。再查亲属关系,父母早年已搬回盐城。案子一时陷入僵局。 1951年2月,上海公安局发布通缉令。印刷纸贴在南京路口,不少市民驻足阅读,“协助捉拿李秉权”几个黑体字格外醒目。季秉权为了逃捕,先藏进虹口一个木材行,每天和搬运工一起抬木板,脸上抹木屑灰。可纸包不住火,麻将桌露了马脚。有意思的是,他自恃牌技高超,总喜欢在最后一圈加码。一次四缺一,店员跑到街口拉人,恰逢民警在附近排查。那副牌最终打成了一副手铐。 1951年6月,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判死刑。审讯记录显示,季秉权承认给王孝和“定性”的报告正是他起草,配合洛鹏与万一实施抓捕与处决。他辩解:“我只是署名,执行是他们。”审判员敲了桌子:“没有你的那份报告,刑场不会提前搭好。”行刑之日,无旁听席,只留下一份简短执行通知。 王孝和牺牲后三天,忻玉英在杨树浦小木屋产下二女儿佩民。她剪下一撮婴儿胎发,与报纸上丈夫照片叠放在一起。多年后,姐妹俩在市电力公司档案馆见到父亲的工牌,那串编号2816金属已经氧化,却仍能映出人影。佩琴轻声说:“爸当年是不是很瘦?”管理员回答:“照片只拍下外形,他心里那团火,没人能拍到。” 咖啡色底片被列入上海市档案馆典藏,编号8120。旁边还有三张微微卷曲的执行令——万一、洛鹏、季秉权,落款相同,钢印清晰。它们静静躺在恒温柜里,向访客揭示黑白分明的答案:凶手,一个也没逃掉。
扬言要“当面强奸女儿”的民警,一审被判8年。2024年1月的时候,上海一对母女
【5评论】【7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