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云曾说:“成长不是先有成就,而是先有韧;璞玉不琢,永远成不了美玉;生铁不炼,永远成不了精钢;种子是用来发芽的,埋在土里就是一颗尘埃;人是用来打磨的,躲在舒适区就是一摊死水;玉不琢不成器,人不磨不成材,什么也不愿承受的人,注定要平庸一辈子。” 你是不是也常听到这样的话:“等我遇到顺境,就去努力”“等我没有压力,就去提升”“等我状态好了,就去……” 你总在等“万事顺遂”?别骗自己了! 等没压力?呵呵,醒醒吧!人生就是个试炼场,你永远“顺”不下来! 真等“没压力”,你早就被安逸磨平了棱角,心气都泄了,站都站不稳!那时候,别说提升,提桶水你都嫌累! “等”字脚下三条沟:沟沟陷住你的成长、你的韧性、你的未来! 想起任正非说过:烧不死的鸟是凤凰,从泥坑里爬起来的才是圣人。这不就是在说那些连挫折都怕的人吗? 他们连“浅滩”都不敢蹚,更别说渡过“深海”抵达彼岸了。 想要成长,什么最重要? 《菜根谭》中说:有勇无谋,莽夫之勇;有谋无勇,空想之辈;有勇有谋,方能精进。 所以,有目标就去闯,就去扛;坚持扛,你会活成不一样的自己! 如果你连承受的勇气都没有,谈何成长? 正所谓,玉不琢不成器,人不磨不成材。 优秀的人具备的:有韧性+有思考+有格局+肯坚持。 在《菜根谭》里,有个关于陶朱公的小故事,特别发人深省。 传闻陶朱公范蠡,三次散尽家财,又三次重新致富。有人不解其能,问他致富的秘诀,范蠡笑道:“非我有奇术,不过是顺时应势,败而不馁罢了。千金散尽时,我不怨天尤人,而是从头做起;生意兴隆时,我不骄不躁,而是居安思危。” 《菜根谭》有言:“得意处论地谈天,俱是水底捞月;拂意时吞冰啮雪,才为火内栽莲。” 跟着蝴蝶采花粉,跟着蚂蚁搬碎米,跟着强者学坚韧,跟着懦夫学退缩;做人有没有过人的天赋不重要,经了事,扛住事,这才是关键。 再看看现实: 困境处处有,你扛过了几个? 失业、失恋、疾病、失败……哪一样你没遇见过?遇见了,然后呢?你在抱怨、在逃避、在纠结、在等“好转”……等你纠结明白,机会早跑了,只剩下满地狼藉等着你收拾! 那些“扛”的人呢? 可能运气没你好,资源没你多,甚至起点比你低!但人家就赢在一点:碰上了,就咬牙扛住了!边扛边悟,边摔边站。你还在纠结“为什么是我”,人家已经遍体鳞伤地走出泥沼了! 所以,别幻想了!你以为的“躲”,其实是“温水煮青蛙”! 你嫌“挫折太多”?陶朱公的挫折多吗?三次散尽家财!人家靠什么翻身?心态稳、韧性足、肯复盘、不放弃! 你挫折再多,能多过三次从零开始?问题是你有那股子“摔不死就爬起来”的狠劲吗?还是只会抱怨自己运气不好? 能成大事的人为什么越挫越勇? 因为人家把这套“韧性打底,经事成长,扛住出彩”的生存哲学,融在血里,当成信条! 你还要“躲”多久?等到机会来了抓不住?等到能力不够被淘汰?等到身边人都进步了自己还在原地?等到自己老大不小,只剩一句“当初我要是再坚持一下……”? 沉淀了百年处世智慧的《菜根谭》,你是继续当个“故事”听听,还是立刻找来,当成你“抗压”、“破局”、“成长”的第一块垫脚石? 它不是护身符,不会戴了就顺风顺水;它是把磨刀石,磨掉你骨子里的“怕、躲、逃”!磨利了,是继续躺平,还是站起来闯?选择权在你。 记住: 弱,不可怕。 可怕的是,你习惯了弱, 还给自己找了无数个“怕”和“躲”的理由! 人生能有几回搏,此时不搏待何时! 与其苟活一辈子,不如拼一场! 有韧,才有底气!肯扛,才配成长!
马云曾说:“成长不是先有成就,而是先有韧;璞玉不琢,永远成不了美玉;生铁不炼,永
柳烟画桥
2025-08-14 21:55:40
0
阅读: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