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方已做好准备应战,美国硬逼中国交1750亿罚款,王毅强势还击!这次美国彻底不藏着掖着,为了利益直接抢夺,还动用了地方州政府亲自出马。 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可追溯到2018年,当时美国以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为由,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,涉及数千亿美元规模。中国随之采取对等措施,针对美国农产品和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。 这场冲突在2020年短暂缓和,但疫情期间的医疗物资供应问题再度点燃导火索。美国指责中国在新冠疫情初期限制出口口罩和防护装备,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。尽管中国实际向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物资,但美方仍以此为借口,推动多项调查和立法。 进入2025年,芬太尼危机成为新焦点。美国卫生部门数据显示,2024年芬太尼相关死亡超过4.8万人,其中部分原料被指来自中国供应链。美国政府借此强化边境控制,并将责任归咎于中国监管不足。这些历史积累的贸易不平衡和健康安全担忧,逐步演变为新一轮对抗的基础,为联邦和州级行动铺平道路。 芬太尼问题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就已浮现,当时美国要求中国列管所有芬太尼类物质,中国于2019年响应此要求,成为全球首国。但2022年后,美国单方面中止相关合作,导致信息共享中断。 2025年初,美国将芬太尼与贸易挂钩,宣称中国未能有效阻断前体化学品出口。这不仅涉及公共健康,还牵扯到中美贸易顺差问题,美国2024年对华顺差达数千亿美元,美方视之为经济威胁。 疫情溯源争端进一步加剧紧张,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曾明确排除实验室泄漏可能,但美国媒体和政界持续炒作未决论点。这些因素交织,形成2025年美国多层面施压的背景,推动从联邦关税到州级诉讼的连锁反应。 2025年2月,美国联邦政府以芬太尼管控不力为由,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%关税,并暗示追加巨额赔偿。这项措施迅速升级,到3月时,芬太尼相关关税升至20%,总关税累积达30%。美方宣称,此举旨在迫使中国加强化学品出口管制,减少流入美国的非法物质。 赔偿要求基于贸易顺差计算,相当于中国2024年对美顺差的15%左右,数字高达1750亿美元。白宫发布声明,指责中国未能履行早期承诺,导致美国经济损失巨大。这一政策直接影响中美贸易,美国进口商成本上升,涉及电子产品和纺织品等多个领域。 紧随其后,美国密苏里州法院在3月做出裁决,要求中国支付240亿美元罚款。理由是中国在新冠疫情期间囤积医疗物资,限制出口,导致该州医疗系统崩溃和人员伤亡。法院文件显示,美方提交证据包括疫情初期中国采购数据和美国医院物资短缺报告,但缺乏直接证明中国故意阻碍的材料。 尽管如此,法官以缺席判决形式通过此案,强调中国行为违反反垄断法。密苏里州检察长表示,将通过扣押中国在美资产执行判决,包括农田和企业股份。这一州级行动标志着美国利用地方司法扩展对华压力,超出联邦范畴。 这些举措并非孤立。特朗普政府早在第一任期就曾加征关税,2025年重启类似策略,将芬太尼与疫情旧账并列。美方计算显示,疫情期间医疗物资短缺造成美国数百亿美元损失,芬太尼危机则加剧国内通胀和就业问题。 中国外交部多次回应,称这些指控缺乏依据,中国实际在疫情中出口了大量防护用品给美国医院。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支持中国立场,确认溯源调查结果。但美国坚持立场,推动国会审议相关法案,威胁进一步提升关税至50%以上。 中国外长王毅在3月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强势回击,称美国以莫须有罪名施压,是霸权主义表现。中国将坚决反制,包括对美国商品加征对等关税。 王毅强调,中国已列管芬太尼全类物质,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,美方应解决自身需求问题而非转嫁责任。中国大使馆针对密苏里州判决发表声明,称此举无国际先例,中国绝不接受,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。这一回应引发国内舆论支持,网友认为美国行为暴露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。 美国这些行动暴露利益驱动本质。联邦关税旨在缩小贸易逆差,州级判决则借疫情索赔,实际服务于国内政治需求。 历史类似案例包括美国要求中国偿还清代债务,但新中国成立后已废除此类不平等条约。美国自身欠联合国会费28亿美元,却未履行义务。特朗普关税战经验显示,此类措施往往转嫁给美国消费者,导致通胀上升。2025年举措已推高美国进口成本,影响制造业供应链。 中国态度明确,外交部警告将奉陪到底。王毅表示,反制措施将精准有力,包括限制稀土出口和暂停波音采购。这些回应基于对等原则,旨在维护国家利益。国内企业调整策略,转向内需市场,同时加强与欧盟和东盟贸易合作。国际观察家指出,美国单边主义可能自食恶果,只有通过对话才能化解矛盾。
中方已做好准备应战,美国硬逼中国交1750亿罚款,王毅强势还击!这次美国彻底不藏
冰淇淋不及千金
2025-08-14 16:19:54
0
阅读: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