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算看明白了,男女之间这事儿,真不能太频繁地凑一块儿聊。甭管一开始多清白,多坦荡,只要天天抱着手机你一言我一语,聊着聊着,保准出幺蛾子。 你想啊,刚开始可能就是工作搭个话,或者朋友介绍认识,加了微信,客气地发个“你好”。头几天还端着,说的都是些场面话:“今天天气真热”“你们那项目挺顺利啊”。可架不住天天聊啊,早上睁眼可能顺手发个“早啊,今天降温”,晚上睡前刷到个搞笑视频,顺手就转发过去了,配句“这个笑死我了”。 聊着聊着就变味儿了。开始说点自己的小事儿,“今天老板又找茬,气死我了”“孩子作业磨磨蹭蹭,愁死”。对方呢,也跟着应和,“我老板也这样,特烦”“小孩都这样,我家那个也一样”。你发现哎,这人挺懂我啊,跟家里那位说不到一块儿的话,跟他/她能说通。 然后就开始惦记了。早上没收到“早安”,心里有点空落落;晚上对方回消息慢了,忍不住想“他在干嘛呢”。刷朋友圈看见对方发动态,赶紧点个赞,甚至琢磨半天留句啥评论。有回我一朋友,跟同小区的一个男的因为遛狗认识,天天在微信上聊养狗经,聊着聊着,大半夜俩人能因为“狗粮哪个牌子好”聊半小时,后来她自己都说:“明明知道不对,可就想跟他说说话。” 这哪是聊天啊,这是在心里搭了个小窝,专门给对方留的地儿。家里那位可能还蒙在鼓里,觉得你就是跟朋友闲扯,可你自己清楚,有些话跟对方说的时候,心跳都比平时快。 为啥说迟早出事?因为人都是有感情的,天天对着一个能懂你、陪你说话的人,很难不动心思。白天在单位见了面,眼神都跟别人不一样,带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;晚上聊天,开始说点暧昧的话,“你今天穿那件衣服挺好看”“跟你聊天真舒服”。 更要命的是,这种聊天会让人觉得“家里那位不懂我”“还是这个人懂我”。其实哪是不懂啊,家里那位忙着柴米油盐,忙着挣钱养家,哪有那么多功夫天天陪你说些风花雪月的话?可聊天聊出来的“懂”,就像加了滤镜,把对方的好无限放大,把身边人的付出视而不见。 我见过好几个这样的例子。有对同事,天天在微信上聊工作,后来聊到生活,再后来觉得“相见恨晚”,最后闹得两家鸡飞狗跳。还有个大姐,跟老同学天天在群里聊天,后来俩人单独私聊,从回忆过去到吐槽现在,最后动了真感情,差点离婚。 不是说男女之间不能聊天,而是“天天聊”这事儿,太危险。人和人的感情就像烧开水,天天添柴,温度肯定越来越高,最后不是烧开了溢出来,就是烧干了出问题。保持点距离,偶尔聊聊,反而能长久;天天黏在一块儿聊,那点界限感早晚得聊没了。 所以啊,男女之间,尤其是各自有家庭的,聊天这事儿真得有个度。别觉得“我们就是纯友谊”,人心这东西,禁不起天天焐着。保持点距离,既是对自己负责,也是对身边人负责。
我算看明白了,男女之间这事儿,真不能太频繁地凑一块儿聊。甭管一开始多清白,多坦荡
曼文说情感生活
2025-08-14 11:20:24
0
阅读: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