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伟达H20芯片国产替代:一文看懂AI芯片产业链核心玩家当国产替代成为半导体领

赣州刘云 2025-08-13 22:50:32

英伟达H20芯片国产替代:一文看懂AI芯片产业链核心玩家

当国产替代成为半导体领域的关键词,英伟达H20芯片的潜在替代需求,让一批覆盖全产业链的国内企业进入视野。从芯片设计到制造封装,从设备支撑到终端应用,这些公司构成了国产AI芯片的“替代矩阵”。

一、芯片设计:性能对标是核心

AI芯片替代的第一步,是拥有能打的“芯”。这两家企业已在性能上实现突破:

- 寒武纪(688256.SH):作为国内AI芯片头部玩家,其思元590芯片直接对标英伟达H20、A100,不仅获字节跳动、阿里、腾讯等大厂订单,软件生态还适配主流大模型框架,兼顾性能与实用性。

- 海光信息(688041.SH):国产GPU领军者,深算二号DCU性能达到A100的80%-90%,兼容“类CUDA”环境,在金融、电信等核心系统中广泛应用,能支撑AI大模型训练。

- 景嘉微(300474.SZ):国产GPU领域龙头之一,JM9系列GPU已实现大规模工程应用,直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。

二、制造与封装:产业链的“硬支撑”

有了设计方案,还需“能造出来、封得好”,这一环节由这些企业扛起大旗:

- 中芯国际(688981.SH):国产晶圆制造龙头,28nm产能利用率接近100%,通过DUV多重曝光技术推进5nm工艺,承接大量国产替代芯片制造业务,新建12英寸晶圆厂持续释放产能。

- 长电科技(600584.SH):全球第三大封测厂商,Chiplet技术领先,HBM封装技术可满足国产AI芯片封装需求,为芯片性能落地提供关键支撑。

- 深南电路(002916.SZ):国内唯一量产14层以上FC-BGA封装基板的企业,载板技术支撑多芯片互联,深度参与华为昇腾生态,曾独家供应华为910B芯片封装基板。

三、设备与材料:国产化的“地基”

芯片制造离不开设备,这些企业为国产替代提供“工具保障”:

- 北方华创(002371.SZ):半导体设备全链条覆盖,28nm PVD设备已量产,14nm设备获大基金三期注资,PECVD设备覆盖14nm工艺并中标长鑫存储项目,为芯片国产化筑牢设备根基。

- 蓝英装备(300293.SZ):控股子公司UCM AG为ASML提供精密清洗解决方案,其光刻机清洗设备已交付上海积塔,颗粒控制≤5nm,助力国产半导体制造设备发展。

- 富创精密(688409.SH):专注半导体设备零部件,提供光刻机、涂胶显影设备所需的基板、冷却板等,客户包括上海微电子、芯源微,为国产光刻机制造添砖加瓦。

四、终端应用与配套:从“芯片”到“能用”

芯片最终要落地应用,服务器、固件等配套环节同样关键:

- 中科曙光(603019.SH):国产液冷服务器龙头,提供搭载海光芯片的液冷AI服务器,参与全国80%以上智算中心建设,推动芯片在实际场景中落地。

- 浪潮信息(000977.SZ):全球服务器前三企业,与寒武纪联合开发“扬子江”服务器,加速国产算力芯片的应用落地。

- 拓维信息(002261.SZ):华为昇腾生态核心伙伴,“兆瀚”AI服务器营收占比60%,深度参与国家级智算中心建设,是国产芯片应用的重要推手。

- 沪电股份(002463.SZ):高端AI服务器PCB主力供应商,国产GPU放量将直接带动其对应PCB板需求增长。

五、安全与固件:国产化的“隐形防线”

芯片替代不仅要“能用”,还要“安全可用”,这两家企业负责筑牢防线:

- 卓易信息(688258.SH):BIOS/BMC固件国产化唯一上市平台,英伟达芯片安全审查升级背景下,国产固件需求持续提升,其地位愈发关键。

- 奇安信(688561.SH):网络安全龙头,通过数据安全治理平台支持芯片漏洞检测,契合国产芯片安全审计要求。

- 紫光国微(002049.SZ):智能安全芯片全球市占率超20%,凭借安全优势在国产替代中抢占更多机会。

从设计到制造,从设备到应用,这些企业共同构成了国产替代英伟达H20芯片的核心产业链,覆盖了AI芯片从“诞生”到“落地”的全流程。随着技术持续突破,国产AI芯片的替代能力正在加速提升。

0 阅读:14
赣州刘云

赣州刘云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