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怪不得能上清华!”河南信阳,一男生高考成绩699分,最终被清华录取,当记者上门采访时,没想到男生竟表示:“从小学到高中,12年都没玩过电子游戏,也不爱刷短视频”!随后她的一句话,更是让人感到佩服!网友:这不是学霸都难! 河南信阳的农家小院里,一张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被阳光晒得发亮。 记者上门时,这个皮肤黝黑,眼神清亮的男生正坐在小马扎上整理错题本,草纸堆得像座小山,上面密密麻麻的演算痕迹里,藏着他十二年的读书时光。 “从小学到高中,没碰过电子游戏,也不爱刷短视频。”盛开说这话时,手里的笔还在转。 不是家长逼的,是他自己觉得没意思。 放学路上,同学凑在一起讨论游戏里的新皮肤,他插不上话,课间大家对着手机笑出声,他埋头在习题集里画辅助线。 有人说他不合群,他却在解开一道解析几何题时,偷偷攥紧了拳头,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,比听来的游戏通关欢呼声实在多了。 他的书桌抽屉里,没有手机,只有一沓沓剪报。 科学杂志上关于航天的报道,新闻里院士的访谈,都被他仔细贴在本子上。 晚上写完作业,别的孩子可能在刷短视频,他就捧着这些剪报读,遇到不懂的术语,第二天追着老师问。 初中时看了本讲物理实验的书,他缠着爸爸买了套简易电路装置,在院子里捣鼓到天黑,直到小灯泡亮起来的那一刻,他蹦起来差点撞到晾衣绳。 这股劲儿,让他在河南的高考战场上站稳了脚跟。要知道,河南一百三十多万考生里,能摸到清华门槛的不到千分之一。 699分的成绩,是无数个清晨的背诵,深夜的演算堆出来的。 他有个本子,记满了错题的“前世今生”,同一类题型错了三次,他就自己当老师,对着空气讲解题思路,直到能把步骤拆解得清清楚楚。 有次讲得太投入,被起夜的奶奶撞见,还以为他在跟谁说话。 有人说他活得太苦,十二年对着书本,难道不闷吗?盛开倒不觉得。 他的乐趣藏在细节里,数学题的两种解法像两条路,走到终点时发现能汇合。 历史年表里藏着因果,把事件串起来就像拼出一幅画。 这些让他着迷的东西,比短视频里一闪而过的段子实在得多。 他不是没试过刷短视频,有次被同学拉着看了十分钟,只觉得脑子乱糟糟的,那些蹦出来的画面像碎片,拼不成完整的想法。 其实在现在这个时代,能躲开短视频和游戏的诱惑,确实不容易。 小区里的孩子,放学回家就抱着手机,为了游戏里的装备偷偷充钱,家长发现时,几年的积蓄都没了。 学校门口的文具店,货架上摆着游戏卡片,总有学生攥着零花钱围着挑。 盛开不是没见过这些,只是他心里有更惦记的事,比如下次模考能不能再往前冲两名,比如那本没看完的科学史能不能快点读到结尾。 不过话说回来,不是说完全不碰这些就一定能考好。 B站上有个讲数学的UP主,用动画讲函数,播放量好几千万,不少高中生跟着学懂了难点;还有清华的学长,拍短视频分享错题整理技巧,帮了很多人。 关键是能不能管住自己,是被算法推着刷个不停,还是想学的时候点开教程,看完就关掉。 盛开的手机里只有学习类APP,需要查资料时打开,用完就放在一边,从不让消息提示音打扰做题的思路。 这一点,和B站董事长陈睿在乌镇峰会上说的有点像,学习是年轻人的本能,就看能不能找到让自己着迷的地方。 盛开着迷的是解题的逻辑,是知识串起来的网,有人着迷的是用动画讲物理,是用故事说历史。 去年B站上有个AI写作机器人的视频,演示怎么快速整理英语错题,看得人眼前一亮,其实和盛开自己总结的“讲题法”,本质上是一回事,都是找到能让自己投入的方式。 盛开的错题本里夹着张纸条,是小学时写的:“想考最好的大学,学最厉害的知识。” 这么多年过去,字从歪歪扭扭变得工整,心思却没变。 他不是天生就坐得住,有次做一道物理题卡了半天,烦躁得想撕本子,最后还是深呼吸,从头再算。 自律不是硬扛,是心里那点对知识的好奇,盖过了想偷懒的念头。 现在他收拾行李准备去北京,行李箱里除了衣服,就是几本翻烂的笔记。 有人问他,到了清华会不会试试玩游戏? 他笑了笑,说可能会看看AI相关的课程,听说那边的实验室很厉害。 至于游戏和短视频,大概还是提不起兴趣,就像有人爱打球,有人爱画画,他爱的,始终是解开问题时,心里那点实实在在的欢喜。 其实说到底,盛开的故事里,没有什么奇迹。 不过是一个孩子,找到了能让自己沉下心的事,又能管住自己,在该专注的时候不跑偏。 就像院子里那棵老槐树,没人天天盯着它长,可它扎根在土里,顺着自己的节奏,慢慢就伸到了天上。
“怪不得能上清华!”河南信阳,一男生高考成绩699分,最终被清华录取,当记者上门
星球拾光
2025-08-08 16:38:33
0
阅读: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