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可以叫做书,也可以叫做book
浮白载笔谈
2024-11-29 16:52:23
文学的意义在于叫醒沉睡的人,然而没人去强调文学的作用,有人说每天都在呼吁,那可能是在文学圈,什么时候文学呼吁被每一个人听到,那才是真的无限功德,但文学是有魅力的,因为文学即使不动,迷茫的人也会去找寻,会自动靠近,会主动通过文学的力量拯救自己。文字有温度。有救命的功能,或许文学有门槛但是又没有门槛,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人的文学也叫文学,每个人的文学都不同,是百科文学,比专业的文学更鲜活,比语文书里的文学更升华。想想不知道小时候的语文再教什么,只是再教书而已。其他的全靠悟性。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,考的东西无法自然的融入生活,原以为高考结束就是重点,但以那个年龄的心智谁会想到才是刚开始,是你把你所学变成所用的开始,是你人生真正的开始,老师没讲过,教科书没讲过,父母没讲过,犹如一个瞎子,一个聋子,对生活看不见听不懂,不知道对面的是什么,有人可能终其一生花尽所有去窥见一点。或许小时候就明白,会窥见的更多,会少吃一点苦,少一点通过痛苦才能换来的觉悟和认知。语文老师讲语文不讲文字和语言的力量,英语老师讲英语不讲它的作用,不讲语言可以把你的生活和你的生活范围扩大到全世界。地理老师讲地理不讲地理的作用。通过地理你可以了解风土人情。天气变化。自然的奥秘和伟大。你的足迹踏足之地将会是你自己的拼图。历史老师讲历史不讲历史的深刻和作用,屈辱不讲屈辱讲具体条款的罗列,发明创造不讲创造而罗列意义,政治老师讲政治讲做题,不讲思想指导行动,知行合一。唯心唯物究竟对人的意义有多大,是指导你一生,终其一生都在用的东西。数学老师讲数学讲做题,不讲生存即数学,不教授理性思维,逻辑思考的重要。物理和化学,生活就是由他们构成的,然后变成了一堆孩子看不懂的符号和数字而已。每一科都很重要,都有必须学,但是教什么,让你学什么,学到什么程度,因教而议。大学比较松散,高中最后一节课应该是告诉你如果上大学而不是毕业快乐。父母得送行不应该是把孩子教给学校,是告诉她大学四年的意义,是你可以自由享受教育的最后四年,是你有系统教育的终点。兜兜转转,三十岁以上就被认为大龄犹如七八十岁,但我觉得三十才是精神的长大。才是自由与束缚的开始。才是生活的开始和自己的开始。虽然身体老去但是精神会撅起,思想会成为一座巨塔长盛不衰。很多意义都是人类的限定和赋予的含义。但是每一件事物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是你自己定的,你应该唯心,听从自己的心
0
阅读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