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高利贷都没你们黑!”甘肃,一女子信用卡欠了2.8万,又丢了工作,因没钱还款便逾期了几个月,岂料,银行竟要女子偿还本息和违约金共5万!女子大怒,认为银行这是抢钱,双方闹到法院,而法院判决令人意外。 (来源:裁判文书网)
陈晓雯踉踉跄跄走出了公司大门,她感觉既心酸又无奈,做梦也没想到这是自己在公司的最后一天。
是的,她被裁员了!
公司人事给的理由很委婉,说公司目前的情况有点困难,正在进行人员优化,希望陈晓雯能理解。
可陈晓雯心里清楚,公司是嫌弃她年纪大了,37岁的她在公司做文员,与新来的年轻大学生相比,确实没什么竞争力,而这才是她被裁员的根本原因。
由于她入职这家新公司才不久,裁员补偿也不多,陈晓雯只得赶紧修改简历,期望马上找到工作,然后家里也不至于断粮。
手机里收到一条短信,是银行发来的,提示陈晓雯有4000多块的信用卡欠款需要到期偿还。
陈晓雯想了想,决定还是暂时不还,因为公司给的裁员补偿还得给儿子交学费和生活费,如果还了信用卡,钱就不够了。
前几年,陈晓雯与赌鬼丈夫离婚,她一个人独自抚养孩子,确实非常幸苦。
就这样,陈晓雯先把信用卡做了最低还款,然后把钱用在了家庭支出上。
可是,陈晓雯把一切想的太复杂了,家里没有积蓄,她找工作一时半会还没有眉目,第2个月信用卡欠款就没钱还了。
没钱还,银行的短信一个接一个,让本就焦虑无比的陈晓雯心中恐惧无比,干脆就不再看银行发来的催款短信。
拆东墙补西墙,陈晓雯已经欠了2.8万的信用卡。银行这边见陈晓雯迟迟不肯还款,便打去了催收电话。
起初陈晓雯还是哀求银行,能不能宽限几天,她找到工作立马还钱,可银行的态度很强硬,陈晓雯没办法,也不再接催收电话,而信用卡也扔在一边不再去管。
哪知道,又过了几个月,陈晓雯收到了法院传票,她被银行告上了法庭,要求她偿还信用卡欠款、利息和违约金共计5万多元!
陈晓雯都懵了,虽然她欠了钱不应该,可银行计算的利息和欠款居然是本金的2倍,这根本是抢钱! 就算是高利贷,短短几个月也不能这样翻倍吧?
法庭上,陈晓雯和银行进行了激烈的辩论。
1、银行认为,向陈晓雯收取利息和违约金是按合同来计算,并无不当。
银行拿出了当时陈晓雯办信用卡的合同,合同上清晰的显示,如果不按时还款,每天的利息按照0.05%算,而违约金则按欠款的5%计算。
刘晓雯欠了28667.83元,那么这么算下来,违约金接近1万,利息1万多,再算上欠款,一共欠5万。
根据《合同法》第509条规定: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。既然办卡合同约定了欠款计算条款,就应当按条款来还钱。
2、陈晓雯表示,银行欠款计算方式已经远超规定利息和违约金,该条款应当认定为无效。
陈晓雯表示,她欠了银行才2.8万,但短短几个月,银行通过利滚利,让她所欠利息和违约金达到了2万元,已经远超正常水平。
根据《最高法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》第二十六条规定: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%,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。
而根据一般的司法实践要求,欠款违约金也不得超过0.03%,无论是利息和违约金的比率,合同条款里的规定已经违反法律,应当视作无效。
3、法院该如何审理呢?
法院经审理后认为,办卡合同里,银行将违约金按每月累计计算,而且超0.03%,该条款既不合理也不合法。
法院还认为,银行在信用卡持卡人无力支付欠款的情况下,应当及时进行停卡进行风险管控,而非按欠款金额持续进行违约金和利息的计算和收取。
办卡合同里的欠款违约金计算条款违反了公平合理原则,属于无效的格式条款。
最后,法院判决陈晓雯应偿还银行本息39471.03元,无需归还近1万的违约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