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6年12月底,从西安回来的蒋介石,将贺衷寒等人召来大骂说:“我还没有死,你

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4-10-28 16:47:08

1936年12月底,从西安回来的蒋介石,将贺衷寒等人召来大骂说:“我还没有死,你们就不听话了,我若不在了,岂不是要造反。”   1936年,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,蒋介石一回到南京就怒气冲冲,马上开始清算。 曾经不可一世的刘峙被骂得狗血淋头,而一直被蒋介石视为心腹的贺衷寒也没能逃过一劫。 “你们在南京城里到底想干什么?我还没死呢,就想改换门庭?” 蒋介石指着贺衷寒的鼻子破口大骂。 此时的贺衷寒,早已没有了昔日的意气风发。 他怎么也没想到,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政治生涯,会因为一次站队失误而毁于一旦。 贺衷寒虽然出身不好,但他特别聪明,很小就出了名。 他早年积极投身革命,是五四运动的弄潮儿,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青年团员。 后来,他进入黄埔军校学习,与蒋先云、陈赓并称“黄埔三杰”,成为国民党政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。 在黄埔军校,贺衷寒以其出色的口才和组织能力著称。 他在政治活动中很活跃,是黄埔学生成了有名的人物。 毕业后,他进入国民党军队,凭借对政工工作的熟悉和蒋介石的信任,迅速崛起,成为国民党军队政训系统的掌门人。 1932年,蒋介石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,成立了复兴社,贺衷寒成了其中的重要成员。 他和邓文仪、康泽、戴笠一起被称为“复兴社四大台柱”,在复兴社里地位非常重要。 然而,权力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,将贺衷寒一步步卷入其中。 他对权力斗争很感兴趣,跟戴笠等人的矛盾也越来越深。 他为了稳住自己的位置,什么招数都使出来了,甚至用职权去压制反对他的人。 西安事变,成了贺衷寒政治生涯的转折点。 他看错了形势,站到了何应钦那边,公开支持用武力解决问题。 这一下子把蒋介石给惹火了,也让他对这个人失去了信任。 西安事变后,贺衷寒被调离权力中心,逐渐被边缘化。 他虽然担任过一些职务,但都无关紧要,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风光。 晚年的贺衷寒,过着平静而孤独的生活。 他远离政治,潜心研究社会问题,写下了《后期革命的号角》等著作,试图寻找中国社会的病根。 1972年,贺衷寒在台北病逝,享年72岁。 他临终前对家人说的最后一句话是:“我已72岁了,也不算短命。” 这句话,充满了无奈和悲凉。 曾经的天才少年,最终却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,令人唏嘘不已。 但这就是国民党内部权力斗争的缩影,也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残酷现实。 参考资料:抗日战争纪念网——《贺衷寒》

0 阅读:342
紫蓝谈社会趣事

紫蓝谈社会趣事

感谢大家的关注